走进大同——天下大同

发布时间:2024-05-07 文章来源:CSCSE 文图提供:CSCSE

  我第一次知道“大同”这个词是在翻阅儒家经典的时候,从此“天下大同”就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我理解“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中人们对人人友爱、社会和平、文化融合的美好憧憬。

3 山西大同 云岗石窟

  在一次翻阅一本叫作《走进大同》的书时,我了解到大同也是中国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以民族融合、改革创新成名,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里程碑。书皮上一尊面带微笑、目光深邃的露天大佛更加唤起了我对走进大同的憧憬。

  我马上就要毕业,所以迫切想在离开中国前再游一游更多的名胜古迹。离北京只有两个小时车程的大同便成了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地,这也为我实现多年前走进大同的梦想找到了完美的机会。

  就这样,我和其他两个留学生朋友一起启程前往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大同。不知道这座城市的名字是否源于“大同”思想这个词,但我却在大同游玩的一路上一直寻找着它与中国“大同”思想人人友爱、社会和平、文化融合的联系。

  大同很快就给我上了第一课。我们上公交车刷码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也刷不上,我们赶紧又试了其他软件,生怕被赶下公交车。车上的司机是一位面容和善的大姐,看到我们一个个都低着头着急解决公交码的问题就没有催我们。车都开了十多分钟了,我们却怎么也弄不好,于是我上前去问,司机大姐耐心地告诉我们还有其他很多软件都可以试一试,这才解决了问题。成功地刷完卡后,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坐下欣赏大同的美丽风光了。我一边观光,一边心里感谢着司机大姐的理解和包容,感谢今天遇到的第一位友善的大同人。

  车开到兴云桥,越过御河西干渠远远就能看到气势宏大的大同古城,我们被这威武的城墙吸引住了,于是选择在这里提前下车,直奔古城。就这样大同古城里出现了三个远道而来的背包客,朋友浓密的络腮胡和突出的异域面孔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在这一路上我们听到了许多惊奇又友好的路人道来的问候,有的喊着“哈喽!”,有的喊着“嗨!外国友人”,还有的念起了《论语》里的“有朋自远方来”,让我们喜笑颜开的同时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友好,也特别感谢大同人给我们的这份暖心的见面礼。

  接下来,大同给我上了第二课。课堂就在神秘又令人赞叹的悬空寺。从山下仰望悬空寺,它上方是悬崖,下面是深谷,背后依靠着山岩,不仅外观惊险、壮观,建筑内部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跟着游览的人群慢慢地顺着楼梯一步步爬上了悬空寺的最高处。在这里有一座三教殿,中间端坐着慈和安详的佛祖释迦牟尼,左边是微笑谦恭的儒家始祖孔子,右边是清高豁达的道教教祖老子。儒、道、佛三种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是为了构建大同世界。三教汇一殿,也正基于人们对三教殊途同归的大同思想的认同。他们从一千五百年前就在用不同的方式教导着人们行善,至今不变,他们传达着和平社会的大同思想,让我深受感动。

  1 李珊琳单人照

  从大同古城往西坐车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也是我渴慕已久的云冈石窟,在这里我又会发掘到什么大同精神呢?

  这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从一千六百年前就汇聚了来自全世界和而不同的文化,通过河西走廊传到中原,在云冈石窟更是呈现出了一部东西方多文化交融的艺术史诗。我们请了一位讲解员,带领我们探索石窟的历史和它传达的精神。我忍不住跟讲解员聊起了大同思想,讲解员微微一笑解释:大同作为北魏帝都、辽金京华、明清重镇,本身就是大同思想的最好体现,这座塞外之城将多民族的文化完美地杂糅到自己的血液中,故而成就现在的“大同”。

  没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精神,友好相处、互助平等既是处理人际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正是这种优秀传统美德奠定了中华民族为实现大同之道而铺就的对外关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