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中缅边境来到“浙”

发布时间:2024-04-30 文章来源:CSCSE 文图提供:CSCSE

  “上学出国,放学回国”,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瑞丽,每天都有一群缅籍学生带着特殊的中缅通行证跨境入学。他们步履轻快,在一路嬉笑中踏过一条被阳光填满的、神圣的界线。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我与我的小伙伴们成为穿梭在中缅边界国门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这就是我十多年留华生涯的开始,也是我们从小成长在边境地区的孩子眼里平凡又自豪的跨文化体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边民们基于同源文化和共享的生活空间,营造了不受国家地缘政治边界分割的“无隔阂”的跨文化社会氛围。

  南襄幻刚来到浙大时与南大门合影

   后来,在西南边陲求学前行的路上,我邂逅了“人间天堂”——杭州。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是我对杭州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但来到杭州之后的留学生活,才让我知道这温婉城市中竟然有万花筒一般的纷繁视野。从边境的中缅双文化中走出,我在浙大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多元文化的火花在此点亮、碰撞。

  

  南襄幻拍摄的丽水河阳村

  “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浙江省外国留学生第十六届“梦行浙江”系列活动,或许便是这次文化交流的最好证明。在筹备短视频《浙里青年》(Youth in Zhejiang)的过程中,我与同伴们有机会穿梭于杭城多个著名景点,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记得中华才艺展演那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纷纷穿起汉服、画起脸谱、跳起婺剧舞蹈、用杭州话唱Rap,然而,在看到本校同学作为压轴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在“浙”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在刹那间油然而生!那一夜,在“浙”的跨文化体验与实践中真正发出光芒,并让我透过这些丰富的展演方式了解了宋韵文化和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在浙江民俗风情及其蕴含的中华文化中孕育着留学生的“浙”里故事。

  南襄幻拍摄拿到浙大学生证

  在学校时常听到老师说,我们赶上了杭州最好的时代。在互联网之都上学,即将迎来万众瞩目的杭州亚运会,亚运会志愿者、参与亚运宣传活动等大好机遇也潮涌般向我们袭来。一场亚运之旅,开始向我热情地招手。

  穿梭杭城的路途中,“基建狂魔”一次次带来的惊喜总是让我心生慨叹。不管是19号线亚运专列充满科技感的车窗和亚运紫色系车身,还是大街小巷点缀着的亚运会吉祥物,这座江南城市的一切都为“全民迎亚运”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作为大学生的我,自然也积极跃身于这场文化盛宴中:在浙江大学站“亚运会国际播报团”、对武术世界冠军马岚老师的采访以及武术入门考核活动中,都有我的身影。此外,我也深度探访了亚运场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在随行过程中拍摄了VLOG,并将在不久后出炉投稿,希望从一个求是人的视角向大家展现“你不知道的亚运那些事”。如果说幼时的跨文化生活只是潺潺溪流的乐响,那么亚运会对文化交融呈现的开放姿态,方可谓“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仅一场体育盛事,便将大国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南襄幻拍摄浙大南大门

  在15年的在华留学生涯里,跨文化背景始终是我不断成长、开拓眼界的多彩底色。从牙牙学语到风华正茂之时,时间牵着我一同见证了中国文化交融的精彩20年。在西南边陲求学时,第二故乡“中缅之畔”——规模最大的陆路口岸云南瑞丽的高质量发展令人雀跃;而如今在杭州短短三载的留学时光,同样用它独特的节奏丰富着我的跨文化经历,见证杭州在文化融合创新中闪耀四方。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做好一个“民间使者”,通过跨文化的取景框记录下一幕幕留学生眼中的中国故事,帮助更多赴华求学的留学生以及外国友人了解最真实、多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