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天都是一个新世界

发布时间:2023-02-01 文章来源:CSCSE 文图提供:CSCSE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罗娜 湖北工业大学

  “了不起!”我想用这三个汉字来描述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发展。我是湖北工业大学的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留学生,今年二年级。作为一名土木专业的学生,我总是更关注基础设施与各种建筑的发展。在每一栋建筑中,结构与设计的背后,都有它所想要传达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建筑背后,总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中国的发展之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充满了吸引力。我的家乡——刚果民主共和国,当前也处在发展阶段。她与中国交流密切,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许多中国公司在我的国家进行建设。土木工程,是一整套建设技术。工程师用自己的智慧建设各种社会公共设施,同时确保公共安全与环境可持续,以此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希望未来,我也有机会加入建设国家的行列中去。

  

  我们关注中国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讨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建筑,已经远远超越了材料、设计、装饰层面的价值。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项目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益于中国速度,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只能出现在未来的事物已经出现在了我们身边。走向未来,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我们在中国建筑中,就看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再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中国古代建筑体现了传统礼制思想,强调伦理、形式、尺度、色彩、结构等概念,所有建筑元素都受到社会规范的严格限制。此外,“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许多人都对中国传统风格十分熟悉:五彩的装饰、雄伟的屋顶、高耸的立柱、龙凤等充满象征意义的雕饰。这都是在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创造的风格。

  

  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启,西方世界的进入,也使西方风格元素开始出现在中国建筑中。在外国风格的影响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建筑出现了一种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新风格。20世纪,一些外国大建筑公司则更明确地将西方建筑风格引入当代中国。到80年代,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了世界。随着城市的快速现代化,工业建筑和摩天大楼如火如荼地出现,东方大地上的建筑变得更加现代化。混凝土、轻质砖、钢结构、玻璃与铝等现代材料已经成为建筑的标准。

  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中国也开始更深刻地认识自我。此时,新的建筑风格开始发展,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新风格开始出现。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价值发掘也开始重新受到重视。古代中国建筑之于中国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我们熟悉的故宫、颐和园、黄鹤楼、岳阳楼,风格很独特,并以文化地标的身份深深融入了中国的历史。

  今天的中国建筑,从上海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到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鸟巢”国家体育场,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建筑作为世界范围内著名国家名片的地位已经确立。但是,真正吸引我的,另有所在。在中国生活的三年中,我注意到一些惊人的建设成就。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袭来,一所医院在10天内出现在武汉的大地上。建筑,不仅仅是一处处地标,更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

  

  武汉的城市口号是“武汉,每天不一样”。本着同样的精神,我想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这样说:“明天的中国一定不是昨天的模样。”我深深知道,这里还有更美好的未来等待着我们。这个国家变化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这一切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政府的力量,而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将创造更伟大的未来!

  从土壤、黏土、竹子、岩石和木材到混凝土、钢材、玻璃和纤维……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建筑的发展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建筑业不仅为现代化做出了贡献,还创造了就业机会。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国家之一。她仍奔跑在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我相信,伴着中国速度,我们见证新成就只是时间问题。生活在这个国家,经历了这一切,让我对未来的目标有了一种强烈的憧憬。

  简单地说,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个人的成果,而是全民共创的成就,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事业。走进中国、体验中国、了解中国,让我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相信,我的国家也会走向每天不一样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