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含蓄与热情

发布时间:2023-01-31 文章来源:CSCSE 文图提供:CSCSE

  [ 贝宁 ] 乔西安 首都师范大学

  我来自遥远的贝宁,一个鲜为人知的西非国家。来北京之前我经常听人们说:“想学地道的普通话,最好去北京!”来北京后我发现,在北京确实可以学到地道的普通话,但人在北京,光学语言就亏了,在北京还应体验和感受中国人的热情、了解中国的文化。

  我是2017年到北京的。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地道的普通话,还体会到了北京人的热情。说起来,几乎每个国家的人都能用“热情”去评价,但是北京人的热情很独特。

  刚到北京的几个月,是我人生中最低落的时期。因为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好友,我每天情绪低落,异常孤独,简直快要抑郁了。还记得我当时除了上课就是在宿舍,放假也天天待在宿舍,生活单调、枯燥。我最怕过年,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很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悲凉氛围。这种苦闷一直到我交到中国朋友才慢慢好转。从此我的生活才变得丰富起来,开始充满欢乐和正能量,我也才体会到北京人的热情。

  

  北京人的热情,不像我们贝宁人那么热烈。贝宁人见到客人就握手、拥抱甚至接吻,北京人则含蓄而温暖,见到客人说一句“来了”,加上一个温暖的微笑,就能体现出他们的热情。我最初跟北京朋友见面时,有点不习惯这种问候方式,感觉有点冷淡。可时间长了以后,我终于意识到热情最重要的是心意,而不是使用什么方式。也许北京人的热情,重里子不重面子。

  贝宁人送客也会握手、拥抱或接吻,而北京人送客就没有这些身体动作,大概简单的一句“常来啊”就足以表达他们的热情,足以让人感到温暖。我每一次去北京朋友家临走之前一听这句话都会有些莫名的感动,听起来似乎简单的话却温暖了我的心,让我感觉似乎在中国我也有家,一个可以常归的家,家中总有等着我的亲人。

  热情之外,北京人还很大方。你在北京人身上看到一个你觉得很值得夸奖的东西时,千万别在北京人面前夸它,要不然夸完之后你听到的下一句话就是:“送你!”有一次,我跟一个北京朋友见面,我发现她的手链很好看,就夸了几句。她二话没说,摘下来就送给了我。类似的事情发生多次之后,我现在见到中国朋友身上好的东西都再也不敢夸了。如果你在北京朋友家吃饭时夸一道菜好吃,他们有可能直接给你打包。去年春天,我在北京朋友家吃饭时随口说了一句“这玉米真好吃”,结果我起身回家时,手里多了一大箱子的玉米。当时我都愣住了,心里又有些不好意思,感觉好像自己跟人要东西似的。每每这个时候,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北京人可真热情!

  

  北京热闹,北京人也喜欢热闹,可他们的热闹是静态的热闹。最热闹的时节莫过于过年。自从有了北京朋友,我原来最怕的事情甚至变成了最盼望的。是的,现在我最盼望过年,盼望过年的热闹气氛。我们贝宁人热闹起来就要放音乐、唱歌、跳舞;北京人则是阖家围着一桌同吃年夜饭,吃完饭后打麻将,放鞭炮。如果说贝宁的热闹是动的,北京则是静的。我曾经连续两年跟北京朋友一起过年,每次总会有种回家的感觉,一种跟家人在一起的感觉,这让我这个漂泊在外的异乡人在中国有了归属感。

  与北京人交往,使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内心充满温暖欢乐,我的汉语也渐渐地从不流利到流利,再到能拽几句京片子。我的北京朋友们为我学汉语铺上了台阶,让我在学汉语的道路上多了一条途径。跟他们交流,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超越,是锻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机会。北京人对我的好,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也不知道怎样报答他们。不对,说报答格局太小了,想来他们也没指望我报答。只希望不久之后我回国当汉语老师时,能够把我在北京感受到的爱分享给我未来的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爱、北京的爱。

  感谢北京城里的所有人,感谢你们为我们这些住在北京的外国人所提供的温暖和帮助,让我们的留学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使我们在北京能够愉快地融入中国文化中,实现我们的中文梦。来北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