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的“茶之缘”

发布时间:2022-02-15 文章来源:CSCSE 文图提供:CSCSE

[ 孟加拉国 ]  妮鲁  贵州大学

两位仙气飘飘的茶艺师,在悠扬沉静的古琴声中,调息静心,行云流水般地展示着泡好一壶茶的艺术……观众们都沉浸在若隐若现的丝丝茶香之中,而我,也彻底沦陷在中国茶艺带来的视觉享受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欣赏中国茶艺表演的场景,我想也是因为这次经历开启了我与中国的“茶之缘”。其实很早就听说,对中国人而言,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七样东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前六样我倒是能明白,毕竟“民以食为天”,可是这“茶”到底为什么对中国人如此之重要呢?

在来中国之前,我也听我的导师说过,中国的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来到贵州大学以后,艾莎姐姐告诉我,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这三年里我们会学到很多的中国传统才艺,其中就有中国茶艺。听到这个消息,让饮茶“小白”的我来说,欢呼雀跃。听说会有一个喜欢穿汉服和旗袍,特别有气质的、仙女般的老师来教我们茶艺,我当时就充满了期待。可是当我真正看到什么叫茶艺之后,我也逐渐开始明白,中国人之所以看重“茶”,这不只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

后来就是期待已久的茶艺课了,坐在教室里的我,看着老师的一颦一笑,听着她轻柔的话语,关于茶的种种知识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进入我的脑海和心里。我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知道了不同茶的名字和产地,比如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武夷山的大红袍,还有我身在贵州,原来这里也有许多好茶,像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都是这里老百姓的挚爱;我也了解到原来茶叶还有不同的制作工艺,采摘、晒青、做青、杀青等。但是真正吸引着我的还是中国茶艺,我也想像老师一样优雅、沉稳,并且“正确”地沏上一壶茶,致长辈,敬客人,给自己。

我开始潜心向老师学习茶艺,逐渐掌握了生活茶艺和花茶茶艺,这才知道原来泡茶也有泡茶的艺术,茶叶的多少、茶具的选择、水的温度、泡茶的手势,甚至品茶的时间都影响着茶的味道。为了让看我泡茶的人有最好的享受,我还学了怎么拿好杯子,泡茶的时候应该怎么坐,而手又应该放在哪里……慢慢地,我终于开始了解,为什么老师告诉我泡茶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哲学。每个人泡茶方式不一样,看一个人泡茶,喝一个人泡的茶,你其实可以感受他的心情如何,他的性格又怎样。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难怪古往今来,这么多诗词文学作品都谈论到茶。几千年的沉淀注定了“茶文化”之深厚,而我,像一条小鱼畅游于中国的茶海,自由且欢畅,越了解越好奇,越好奇越探索。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妮鲁,你为什么那么喜欢中国茶呢?你怎么可以把中国茶泡得那么好?”我想,原因其实既直接又简单,就是因为爱吧!因为我爱中国茶,我也爱中国!爱中国的文化,爱我在中国遇到的这些可爱的人,爱中国教给我可以陪伴我一生的东西。

妮鲁+贵州大学+点赞中国

仔细想想,其实每个中国人不都很好地诠释着中国茶文化吗?你看,多少中国人开始一天工作之前泡上一壶茶,陪自己开始一天的奋斗;又有多少中国人,休憩之时,倒上一杯茶,捧一本书,自斟自饮;又有多少中国人叫上三五好友,以茶会友,聊尽生活的甘苦……就像茶一样,不用计较好茶、坏茶,只要合适的水温、合适的茶具、合适的环境,这就是中国人的情趣。那什么是合适?可能自己觉得合适就是合适吧。再联想到2020年1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多少中国人被困家中,没有怨声载道,没有心急如焚,而可能只是和家人一起泡一壶浓茶,关心着疫情的发展,闻一闻热茶的香气,静静地等待春暖花开,这难道不是茶的哲学,不是中国人的哲学吗?

我很幸运,能够在中国与茶邂逅,了解茶,学习茶,爱上茶。老师告诉我,茶有三品:一品感恩,二品知足,三品惜福。我愿带着茶的馨香、茶的文化、茶的哲学,将我与中国的“茶之缘”分享给更多想要了解中国茶的外国人,借用中国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愿爱中国茶的你我、和中国结下茶缘的你我一起,以茶修身,茶悦人生!